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

那一個夢傾湧苦楚


   二十二年前,中國學生發起的愛國民主運動,始於熱情,終於血泊。學生疾呼反貪污反官倒,針砭損耗政府管治能力的弊端,希望籍此促使政治改革,年輕人的社會意識莫強於此。原本一個大好機會引起積極討論和改革,政府卻開出坦克輾過了他們的血肉之軀,亦粉碎了民主夢。六四晚會唱的歌曲,之所以激動人心,因為有著這一羣為國捐軀的青年作背景。他們一生的精彩,凝聚於那一刻綻放,短暫卻是絢麗。

   眼顧今日的中國,偌大的神州,無數喪盡天良的企業家不擇手段謀利。工廠噴出的污染物,在空氣裡瀰漫。城市上空昏曛無光,似乎人們心靈也灰濛暗啞。上樑不正下樑歪,政府的管治罔顧人權,踐踏法律精神以封殺異見聲音,無法理、無道義可言。也只是二十多個寒暑,中國社會似乎變得利欲熏心,道德底線蕩然無存。政府拜權拜金,以為牢牢控制政治權利就可以剷除任何萌芽的反抗;以為花金錢就能收買人心,腐化任何對崇高理念的追求,所以殺了人就花錢‘私了’。經濟發展沒帶來民生改善,反而使政府更覺草木皆兵,逐步收缩自由空間。政府不肯面對歷史,否定言論自由,否定肅清官員貪腐的需要,縱然經濟發展迅速,社會積聚的民怨卻日益增加。最常聽見‘穩定壓倒一切’的論點,但政府的打壓只是捨本逐末。沒有愜意生活,安居樂業,公平和自由,何來國泰民安?若官員以為表面風平浪靜就代表社會整體的穩定,那只是自欺欺人。

   學生在廣場牽起的標語,提出的訴求,與《零八憲章》一班起草人的意願同出一轍。前者至今仍然未得平反,後者被政府視為‘維穩’的大敵,要剝奪他們人身自由。自古忠言逆耳,龍顏冒犯不得,批評政府就是自找麻煩。但眼見民眾生活與水深火熱之中,貧富懸殊,生活窘迫,世道不公,無法度可恃,人們惶恐不可終日。求的,是公道,是免於恐懼的自由,是彼此間的尊重,是民貴的尊嚴。

   六四這晚,心遠千里,默默記掛著維園的搖曳燭光。二十二年前,天安門廣場目睹愛國學生零落成泥輾作塵,只有香如故。心裡懷著崇敬他們的心,糅合了不平和感慨。他們一片赤子之心,猶如陸游詩裡的‘黃金錯刀白玉裝’,那穿透窗扉發出的光芒映照在每位希冀中國展步的人的心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